会员登录
您所在的位置:首都律师 > 正文
【涉外律师】从TCL与瑞典爱立信专利大战看跨境争议案件的发展趋势 2022年第2期  作者:杨晨 蔡硕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

1杨晨.jpg2蔡硕.jpg

  本案系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纠纷,历时久远、涉案金额巨大、国际因素复杂、社会影响大、案件关注度非常高,对于标准必要专利行业发展乃至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意义深远……展现了首都律师在涉外法律服务中出色的法律水平和应有的担当,集中展示了我市律师行业坚持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最新成果,为涉外法律服务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宝贵经验,值得广大涉外律师参考借鉴。

  2021年8月,北京市律师协会外事委员会牵头成立专门工作组,启动2021年度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征集工作。经过工作组集中研究、综合测评、择优遴选,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TCL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争议案件入选《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汇编》反垄断板块。作为本案的代理律师,笔者与大家共同回顾一下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巨头之间这一令人难忘的经贸摩擦故事。


  由来已久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纠纷


  TCL与爱立信的标准必要专利(SEP)纠纷起始于十年前。在4G/3G/2G标准必要专利领域很有定价话语权的爱立信,按照自己制定的费率向全球手机终端厂商收取专利许可费。TCL收到爱立信报价时,做了一个反报价,由于这个报价不符合爱立信的预期,爱立信遂在全球至少17个国家起诉了TCL,既包括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也有新兴国家,如巴西。


  TCL在国外法律战场受困


  为摆脱在全球疲于应诉的被动局面,2015年之后,基于对过往判例的研究,TCL向美国加州法院提出请求并成功获得禁诉令,将双方的全球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案件大部分中止,只剩美国加州法院的审理继续。

  2018年,德州东区法院一审判决TCL需就爱立信仅存的一件进入判决程序的专利向爱立信赔付1.1亿美元,如此高昂的赔偿不仅严重损害TCL的利益,也为许多其他中国手机终端厂商与爱立信的谈判和诉讼蒙上一层阴影。


  TCL开启国内法律战场反击


  面对德州东区的这个结果,除了在美国继续上诉外,TCL也希望走出被动局面、争取主动权。基于TCL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律师团队经过研究后给出方案,决定通过行政调查和司法诉讼捍卫TCL的合法权益。

  首先,以美国专利诉讼案的判决为起点,收集并研究爱立信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形,建议中国反垄断调查机关对爱立信进行反垄断调查。一旦中国监管部门对爱立信发起反垄断调查,将对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形成示范效应,爱立信将面临极大压力。通过法律武器,TCL可以平衡甚至扭转局势,为自己增添谈判筹码。

  但这个方案要从想法到落地面临诸多挑战。要使中国的调查机关立案,申请方需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撑,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经过近十年、涉及全球17个国家的诉讼,虽然TCL在与爱立信的对垒中积攒了海量资料,但如何从这些内容里找到并整理成符合需要的文件,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反垄断调查更多考虑的是对市场竞争的负面影响,而不是考虑对某一家公司的损害。因此,还需要站在行业乃至市场竞争的角度,去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虽然方案实施难度高,工作量巨大,但带领TCL布局国际化多年的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深知这个决定的重要性:国际竞争本来就是和跨国巨头不断PK的过程;在相信自己的确有可战之处的案件中,面对如此不利的情形,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绝地反击。

  最高决策层做出决定后,金诚同达律师团队开始了近两年的艰苦工作。为了整理证据,律师团队要从全球数十个国家过去十年发生的案件中收集整理材料,以及找到当时参与各个国家各个程序的证人、专家、律师,让他们回忆或者提供资料,并把不同的语言翻译成中文。

  除了推动反垄断调查,TCL还陆续在深圳中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一系列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诉讼,要求爱立信立即停止不公平过高定价行为、停止歧视性定价行为、停止滥用禁令请求权以及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侵权行为,并足额赔偿相应损失。

  本系列诉讼案涵盖了中国法院管辖权、重复起诉、不方便管辖、经济利益共同体认定等多个涉外案件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对于在中国法院起诉的跨境案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案还涉及单个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认定、FRAND原则适用、反向专利劫持认定等多个标准必要专利诉讼中的典型争议焦点,对未来此类案件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案件非常复杂,光是为开庭准备的材料就达到了十万页,材料装订、运输都是问题。TCL为此专门租了辆中巴车,把这一车十万页的材料运到法院开庭,其工作量可想而知。

  TCL提起上述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诉讼后,爱立信公司均提起管辖权异议,认为在美国法院已经审理相关纠纷的情况下,中国法院无权再行审理此案,企图避免在国内法律战场燃起战火。经双方律师激烈的法庭交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审理确定中国法院对本系列案件享有管辖权,爱立信应当受到中国法律的规制。


  十年功成,守得云开见月明


  艰辛的工作终于取得了成效。2019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突击检查了爱立信北京办公室,并进行现场取证。

  2020年,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TCL对德州东区法院判决的上诉案获得令人振奋的结果——爱立信的涉案专利被联邦上诉法院宣判无效,德州东区法院做出的1.1亿美元损害赔偿金的一审判决被撤销,加之国内系列反制措施也逐步展现成效,TCL和爱立信十年较量的天平终于开始向TCL倾斜。

  TCL从一个在海外“被动挨打”的角色,转为利用规则阻止了对方的全球滥诉,并扛住了美国的诉讼,“背水一战”的上诉,推翻了不利判决,同时在国内积极发起系列反制,一点点平衡战局,并最终实现反转,局势的转变也促使爱立信理性思考,开始寻求与TCL和解。

  2021年7月,TCL与爱立信终于握手言和,就全球系列专利诉讼和争议达成了全盘和解。这个结果的意义首先在于双方关系翻开了新的篇章,从矛盾、冲突为主旋律转变为携手增进产业合作,共同用科技为社会和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和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个案件为标准必要专利全球费率的确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谈判方式以及专利侵权、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等领域交织的司法实践提供了难得的标本案例,为行业应对处理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和诉讼风险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TCL为代表的中国出海企业所追求和呼吁的公平、合理、无歧视的专利使用原则,在律师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得到了普遍的司法支持。TCL与爱立信因标准必要专利授权费用引发的十年全球缠斗宣告终章。


  跨境争议解决案件的发展趋势:中国企业,全球统筹


  2021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体新闻发布厅发布人民法院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并答记者问中特别提到:“TCL与瑞典爱立信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等涉及全球市场的垄断案件中,积极探索和加强涉外案件司法管辖和域外法律适用的主动权,正确适用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原则,切实维护我国司法主权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TCL的经历显示,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但通过不断学习和磨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掌握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为维护正当权益敢于亮剑并屡创佳绩,这本身也是中国出海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提升的证明。同时,国内法律战场已然成为国际法律争议解决舞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当具备全球统筹实力。

  二十年前,反倾销是国外巨头压制冉冉升起的中国企业的常用武器,但如今,国外的工具库早已更新。与入世之初相比,如今的中国企业需要与跨国巨头贴身肉搏,且比拼越来越向知识产权领域聚集,这既来自中国企业发展壮大、产业不断升级的客观现实,也有全球范围内的既得利益者对中国进行打压和围堵的复杂因素。

  如今摆在中国企业家们面前更值得探究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规则保护自身权益,并掌握在商战中的主动权。TCL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极佳的示范,基于对国际规则的纯熟运用,特别是借助国内法律战场的主场优势,合理维护了自己的发展利益。

  不贪一时得失、目光远大、行动坚定,正是在一代代企业家的探索和坚持下,中国企业以超乎常人的勇气、智慧和担当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尊重。


  后记:《绝不妥协》,致敬中国入世20周年


  2021年是中国入世二十周年。在这二十年中,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和中国的法律人逐步从国际经贸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的初学者,成长为熟悉规则和机制、捍卫各方权利与利益平衡的积极参与者,再到现在成为规则和制度较成熟的运用者。二十余年来,中国企业经入世洗礼、成长,已蜕变得更有实力、更加不惧怕“扳手腕”。

  回顾这二十余年的WTO之路,成绩斐然的背后也充满荆棘与坎坷。面对国际经贸摩擦,我们的态度是——绝不妥协,这是中国崛起给我们的底气,也是二十年入世成长之路不屈抗争的结果。

  笔者团队结合以往代理的案件,从参与国际经贸摩擦和规则应用实践的律师视角,梳理中国入世二十年的变化,观察和总结政府、行业、企业和律师在中国入世后的变化和成长,全景式还原二十年来政府、企业、组织与律师团队的艰辛成长历程,编著出版了《绝不妥协:中国企业国际经贸摩擦案件纪实》一书,由龙永图、张月姣倾情作序。TCL与瑞典爱立信专利大战案作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收录其中。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多少开始时荆天棘地的案件,结束后都成为谈笑风生的故事。前路漫漫,相信未来!

打开微信扫一扫
通过手机分享
主办单位:北京市律师协会技术支持热线:010-65155090
京ICP备1501244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