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融合发展谱新篇。近日,市律师行业党委举办了党建业务融合研讨活动,6家律师事务所党组织分享了各自立足自身特点、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反响热烈,成效显著。
为将这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惠及全行业,形成示范引领的强大合力,特推出党建业务融合“北京实践”专栏。本专栏将分6期,逐一呈现6家律所党组织的特色做法。
今天,我们聚焦兰台律师事务所党委的实践经验。
以制度固本、以融合赋能
——兰台“四四模式”的党建业务一体化探索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姚晓敏
新时代律所党建工作,正在经历一场从形式赋能到深度融合的重要转变。兰台律师事务所党委认为,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必须融入律所治理的制度逻辑、人才成长的评价体系、执业行为的风控节点、专业能力的可靠保障。“四四模式”正是兰台党委基于这套制度机制体系精心提炼出的内嵌式、闭环化融合路径。
以制度为根:
把党的领导“嵌入”律所治理结构
兰台所实行“党委+合伙人联席会”机制,将党建写入律所章程,将政治引领力转化为律所的组织力、动员力和专业力。
党建议题直接进入律所战略决策流程。2023年起,兰台所党委组织主编《企业合规建设读本》《企业法律顾问实务操作全书》等专著,邀请各支部书记参与,形成专业成果输出;同时,兰台所推行“作业技能+协作响应+党建参与”三维一体的律师晋升模型,将“党建参与度”纳入考核标准,写入薪酬激励机制,确保“想干事的党员律师有舞台,干成事的党员律师有激励”。近5年,我们发展党员13名,目前转正12名,预备党员1名,覆盖全部主要业务部门。
以机制为脉:
让业务融合成为一种“制度反射”
党建与业务融合不应依赖于个别人的主动性,而应成为一种“机制性自然”。兰台所党委牵头设立“职业伦理委员会”,对党员律师的办案行为实行全流程嵌入式监督。每一位党员律师的案件背后,都有机制的提醒、组织的支持、纪律的回响。
2024年,兰台所党委委员杨律师带队承办中部某大型旅游小镇破产重整案。杨律师带头成立专项“清障小组”,邀请职业伦理负责人、政府顾问组成“工作专班”,在不到三周时间内完成22份重整建议,最终打消了地方政府的疑虑,重整计划得以通过,成为当地的府院联动重整纾困典型。当我们问杨律师为什么这么快时,他说:“时刻牢记党委的纪律,在专业中做先锋、在风口上做砥柱,是党员律师的本色。”
以人物为光:
照亮成长的路,温暖奋进的心
兰台所的党建,“润物细无声”。
我们的“兰芽社团”专为青年律师设立“项目制党建”:一个课题、一名导师、一项责任。2024届入职新人刘洋第一次接触《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时,他的一句“我不太懂”,换来的是导师的一页一页讲解;两个月后的他,作为主讲人参与了与中国保险保障基金联合举办的党日活动。客户代表会后握着他的手说:“我们本来担心你们年轻人‘空对空’,今天真的服了。”刘洋说:“我就是在党建项目中完成了从‘不敢开口’到‘专业发声’的转变。”
兰台所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024年“社区共建”项目全面启动后,我们秉承不是“送法律”而是“一起治理”的工作原则,面对小区业主对物业费不清的投诉,支部书记艾渊源带队查账、审合同、组织调解,一周内帮助社区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小区业主感叹:“原来以为你们律师只是来讲讲法,没想到还能‘搭把手’,真管用。”
兰台党委设立“红色标杆”榜样机制,每季度评出党建先锋律师、青年成长之星、服务典范人物,并将其事迹通过“兰台党建”公众号推送。目前已发布700余篇文章,浏览量超过18万次,成为兰台所党建宣传的活跃阵地。
以融合为道:共建共融,是生长的力量。共建共融——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路;是在办案桌上落下的痕迹,是在客户项目中立下的誓言!融合,不靠人“自觉”,靠的是“制度发令”,靠的是“机制上阵”!我们将持续秉持“党建与所建共融、党建与专业共振、党建与治理共建”的原则,从“形式参与”转向“价值内化”,在市律师行业党委的带领下,凝聚政治引领力,锻造专业战斗力,提升行业影响力,共同绘就北京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兰台所至今已走过23年的征程,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在全国拥有员工1389名、1026名执业律师,设有27家分所。在北京总部,拥有员工402名、289名执业律师,其中党员179人,占比45%。我们的律所党组织,也从最初的兰台党支部,发展成党总支,再到党委,下设9个战斗力强劲的党支部。特别让我们自豪的是,这9位支部书记,个个都是业务领域的“领头雁”。
兰台所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带队建促发展,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参与律所决策管理,组织引导律师助力依法行政,积极服务国家大局,在担任十余家国务院部委及直属机构、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工作中,获得众多客户的认可及表扬。在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发来的感谢信中写到“贵所律师在死刑复核法律援助工作中,牢记使命,践行宗旨,尽心尽力办案,有力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传递法律援助温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推动死刑复核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将党建与业务真正深度融合,才能让红色基因深植于业务全流程,为团队攻坚克难赋能,实现律所的持续良性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首善标准,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党建业务融合,不断以律所的高质量发展在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