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您所在的位置:首都律师 > 正文
爱在《铁肩妙手》 2012年第6期  作者:王俊 《铁肩妙手》主编


  创刊时间:2007年
  总期数:14期
  每年编印期数:1~3期
  本次所获奖项:专业类 优秀奖,优秀组织奖


  《铁肩妙手》是北京庞标律师事务所的所刊,她是伴随着庞标律师事务所的成立而诞生的。在律所成立的时候,我们得到了无数的爱与祝福,我们认为,应当有一种形式可以记载这些,也留住我们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所刊当然是最好的形式。于是,《铁肩妙手》应运而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先生写给著名律师章士钊的。我们希望,作为庞标所的律师,不仅有"担道义"的胆识和执著,还有"著文章"的才华和智慧。
  从《铁肩妙手》第一期开始,她就保持着每一期拥有7?12个栏目,"本所简讯"、"律师看法"、"大家之言"、"术业专攻"、"法眼扫描"、"办案心得"、"文海拾零"、"律所建设"等一些经典栏目每期必备。我们要求,《铁肩妙手》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庞标律师事务所的成员。因此,《铁肩妙手》里没有一篇是完全摘抄于网络或其他报刊。好与不好,那都是我们的心声;欢乐与伤痛,那都是我们最真实的记忆和感受。
  从《铁肩妙手》第一期 开始,她的每一期都不仅仅是律师事务所的一本冷冰冰的专业杂志。她饱含着亲情,《风雨同舟五十载,幸福相伴金婚情》是庞标律师对父母的浓浓爱意;她洋溢着爱情,《家有律师初长成》是庞理鹏律师的爱人刘朵对丈夫的窃窃私语;她品尝着友情,《我与天坛医院三十年情怀》是庞标律师对天坛医院医护人员的深深眷恋;她流露着师生情,《曲院荷风暖,十年谢师恩》是庞标律师对曹星大律师的绵绵敬仰;她还有外国友人对中国的跨国情,《我在中国过大年》是澳大利亚实习学生Scott W. Jelbert对中国的崇拜和中国老百姓与感恩;她更是我们专业探讨的阵地,其中记录了青年律师们对法律的迷茫与欣慰;申彬律师的《公路疑案》记载着对疑难案件办理的惆怅与迷惘;朱晓磊律师的《演艺维权部门的纵深发展》,充满了对新业务领域的期待与向往;方珊珊律师的《第一次出庭》饱含着青年律师胜诉的喜悦与豪情。她让我们不仅爱上了自己的岗位、爱上了庞标所,爱上了律师行业,更爱上了神圣的法律。《铁肩妙手》,到处散发着所有庞标律师事务所的成员对这个所、这个家的爱。
  从《铁肩妙手》第一期开始,她就将做文化律师,营造律师文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在第一期的卷首语中写道:"《铁肩妙手》营造的是一种文化,那是律师的文化,法治的文化,只有这种文化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础文化,才能为这个社会文化营造肥沃的土壤。"到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庞标律师事务所的重要服务领域。《律师文化与文化律师》是对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专业、我们的使命的再一次深刻思考。
  从《铁肩妙手》第一期到现在,她经历了从几十页的黑白印刷到装帧上采用80克胶版纸,封面采用250克铜版纸,每期约80?100页的大跨步式的跃进。这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努力的结果,她是全所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从文稿到图片,从排版到校对,全所成员无一例外参与到她的制作全过程。我们刻意学习了摄影技术,我们买来专业书学习排版软件的应用。过去,我们看杂志,只是随手翻翻;现在,我看杂志,喜欢把版面设计漂亮的页面拍摄下来以备参考。可是,随着我们的业务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繁杂,我们也越来越感觉制作一期所刊的费时耗力,尤其是排版、设计工作,由于我们不是专业人员,往往一忙就是一个晚上,所里的许凯、朱晓磊、邢乐等都曾经有过为她通宵忙碌的经历。于是,从第10期开始,我们将部分排版工作移交给印刷厂,其他工作仍然由全所人员承担。
  现在,《铁肩妙手》已经制作了14期,在我们准备第15期的时候,她勇敢地站上了"北京市律师事务所所刊评比"的擂台,作为唯一一 家个人所主办的所刊,她最终赢得了评委会的肯定,获得了生命历程中的第一个奖项--"2012年度北京市律师事务所所刊评选综合类优秀奖"、律所也获得了"2012年度北京市律师事务所所刊评选优秀组织奖"。这些奖项是对她这些年来坚守的回报,更是她走向更加美好的开端。
  庞标律师事务所正在朝着个人所精品化发展的道路前进,《铁肩妙手》就是保持这种个人所特色的重要部分,她将伴随着庞标律师事务所的成长。她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杂志,不仅仅是一个对外的窗口,更不仅仅是一个营销的工具,她是我们情感宣泄的茵茵绿草,她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心灵休憩的地方。

打开微信扫一扫
通过手机分享
主办单位:北京市律师协会技术支持热线:010-65155090
京ICP备1501244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312号